2015年5月第3期

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的設計師去了,該向賈雅學習什么?

01

賈雅的設計風格如何形成?只為找出美麗和寧靜

  賈雅的設計風格在古今、東西之間游刃有余,這和他的成長背景是分不開的。1948年4月17日,賈雅出生于印度尼西亞一個望族,父親是公務員也是外交官,母親則是爪哇公主,賈雅自小在印尼爪哇島中南部城市日惹特區(qū)長大。父母的身份使小賈雅常有機會周游列國,而外婆則灌輸給他地道的爪哇文化,使其從小就受到多樣文化背景的浸潤。

  長大后,賈雅到英國留學,修讀社會學、經濟學和會計學,不過熱愛藝術的他,還是遵從了自己內心的追求,轉投設計。在英國,他為Anouska Hempel公司工作了10年。1990年,時值英國面臨金融危機,賈雅不得不返回印尼,同John Saunders合作開辦了自己的公司Jaya & Associates,提供建筑設計、室內裝修和相關產品的設計服務,此時也正是印尼酒店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公司完成的重大項目有巴厘的雷吉安酒店(The Legian)、雅加達的Amanjiwo酒店和Dharmawangsa酒店。

  彼時,西方設計師在印尼的設計風格偏向本土風格和當地色彩,而本地新晉的設計師卻大都以大酒店集團的品牌風格和概念為設計藍本。賈雅卻不隨大流,他曾說過,自己的設計理念是“不為某個朝代或風格而設計,而為找出美麗和寧靜。”而此想法也成為他接下來的酒店和住宅設計理念。他說:“住在這里的人要感覺自己是自在地享受人生。”

  從酒店經營者的角度,他的所設計的酒店更適宜房間數量較少,注重人群較少的高品質私人酒店。正如頤和安縵的總經理Mark Swinton所說,“賈雅擅長把古代的魅力帶入現代的文明。”

  賈雅曾被2002年1月號《Architectural Digest》雜志評為“設計百強”之一,還被列入“印度尼西亞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50人”。

02

從避世酒店的設計,看賈雅是如何運用材料的?

  對于度假村,特別是避世酒店的設計是賈雅最為精湛的。賈雅設計的酒店就如同避世的高人,在喧囂城市中求得一方恬靜的存在,這和他對自然材料的使用、對環(huán)境整體感的追求是分不開的。在他所設計的酒店中,很少有大理石或是跳躍性的色彩,他還善于利用周邊環(huán)境、并融合當地文化,在中國的幾家精品酒店就是很好的例證。

  北京頤和安縵:“曲徑通幽”頤和園

  頤和安縵向傳統(tǒng)中國取經,并深得中國傳統(tǒng)的精髓,設計師Jaya Ibrahim根據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樣式修繕了酒店內的百年老房,并在酒店內種植了不少和頤和園相同的樹木,讓整體環(huán)境更能融為一體。酒店內的大部分家具都是明式風格,因采用上好的木料和木工,包括一些珍貴的楠木等,所以家具硬朗樸實,線條流暢,地上鋪著呈石青色的傳統(tǒng)金磚,這種名貴磚石經過反復燒制并打磨而成,表面色澤光滑,敲打金磚還能發(fā)出金屬的聲音,地下還裝上地暖。



  正如其他安縵酒店一樣,頤和安縵把低調當成一種風格。因此,酒店新建的主樓依照原址保留的百年四合院風格建造,并設有多口門窗,空間的采光和通風都很好,窗門配上木質的卷簾,窗外的風景變得隱隱約約,如水墨畫中的渲染,正如古代中國文人推崇的含蓄美。三進四合院最深處是一個荷花池,池中有戲臺,晚上就有藝人演出京劇和民樂等,在秋天的夜晚,殘荷夜色良辰美景,讓住客全然忘記了身外那個21世紀處處都是簇新建筑的北京。

  杭州安縵法云:渾然天成的江南古村落

  Jaya Ibrahim的風格是偏愛使用自然材料,在他所設計的酒店中是見不到大理石或者是很具跳躍性的色彩。在杭州,賈雅利用靈隱寺附近的一個古村落,力求展現一個原生態(tài)的文化住所。賈雅曾說,“這個村子已經很美了,所以我要做的,只是盡量保持它原來的樣子”。

  Ibrahim深入鄉(xiāng)村小巷,走訪了杭州周邊村落、茶園和寺院,設計時力求大小細節(jié)都能高度一致。酒店的建筑仿造舊日杭城周邊的民居而建,沒有雪白的墻壁與精致的庭院,顯現出杭州民俗文化中粗獷野趣的一面來——略顯烏黑的木制墻壁、歪歪扭扭卻依然牢固著的大梁,還有用石頭搭成并用黃泥蓋著瓦片的圍墻。在細節(jié)上,酒店也為了舒適的緣故做了改造,比如窗戶就用上了精致的格子窗棱,想必再過幾年,應更有舊日民居的氣勢。據說其中許多細節(jié)之所以能還原到如此,實在是因為找到了幾位懂得古法的匠人,特別是一些泥墻的修繕,是要用泥與稻草混合,并要間雜些糯米增加粘性。

  酒店在內部裝飾上力求簡單,家具也是仿古的細巧家具,再墊上精致的棉麻包裹的軟墊子。據說酒店內的西餐廳,也總是因為主人固執(zhí)于中式的裝飾而讓許多住客誤認為中餐廳,幸好高腳杯與刀叉依然閃亮。復古的元素還體現在酒店使用的竹節(jié)鑰匙圈+門牌號+鑰匙,來取代電子門卡。而房間內整體的燈光都比較暗,只在必須要用到照明的地方才會使用燈。燈的功用被退回到蠟燭的年代,仿若穿越至18世紀的自然古村落。


 

  上海璞麗酒店:都會桃源的世外感

  在上海繁華的靜安商圈,若非有心尋找,你很難找到璞麗酒店的入口。這一以上?;掖u作為主要建材之一的建筑,就是賈雅力圖給人帶來獨享專屬、私密、寧靜空間的嘗試。通常被用在建筑外墻的上?;掖u作為內部裝修建材之一,營造出建筑的特殊美感與功能,酒店大堂的特殊地磚是由北京紫禁城修復工程地面建材的同一廠家所提供,并耗費很長的時間專為酒店精心制作的。這是設計師善用如今少用的傳統(tǒng)建材作為空間永恒典范的又一構思。

  大堂狹長通道的左側,一墻之隔的地方,別出心裁地設置了一個書廊,書架高過頭頂,想要看,還得找工作人員幫忙。為了營造閱讀的溫馨感,設計師還在書廊里放置了一個火爐,冬季即可點燃。火爐上放的一塊墻面由一種特殊材料貼面而成,這種特殊材料名叫魟魚皮面板,有些像蛇皮,摸上去很光滑。這種皮質材料在1920年代的上海很流行,有錢的年輕人把它用在鏡架、錢包和手袋和其他飾物上。文學氛圍蔓延到大堂的每一個角落,每張青石桌面上都擺放著一兩本小巧易讀的書,像手繪的小人書《劉姥姥進大觀園》和《鴛鴦抗婚》。

  藤藝在酒店里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三樓的“靜安餐廳”餐桌桌面都包裹了藤面,所有的客房樓層走道墻面也都覆蓋了藤面,這種古老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酒店的冰冷感。每間客間都有很強的通透感,浴缸往往設在臨靠窗戶的位置,泡澡時可以一覽戶外景色。酒店秉承讓住客獨享“雕琢奢華”的理念,客房內的布置完美演繹了現代風格與復古主義的和諧相融,精心點綴其間的件件藝術擺設,更時時豐富著感官體驗。在每間客房內部隨處可見的龍麟紋木雕屏風與鑄銅洗臉臺,再度驗證了設計師刻意交織古今與中西于一體的設計巧思。

03

賈雅是如何游刃有余地應用中國元素的?

  設計中,賈雅喜歡運用平衡對稱的手法,注重對意境感的追求。對于氣氛的營造,是Jaya一直強調的。賈雅曾說,面對設計,他會先消化每一個設計方案的相關歷史、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才擬出適合的設計概念。當被問及如何評價自己的作品時,賈雅指出每樣東西都可以追溯到其歷史根源,“它們是現代的設計,但也是有歷史的設計。”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的教授左琰談及賈雅,稱這位印度尼西亞設計師在十多年前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設計很厚,對質感的處理很有層次,既不會過分沉重,也不會流于輕佻。環(huán)境中的歷史元素、色彩平衡和文化符號在他的手中似乎都可以藝術化地調和。十多年來,他的每一件作品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絕不普通。”

  2001年由中國室內設計協(xié)會在新天地星巴克舉辦了一場“老建筑新生活”的設計師沙龍,論壇中提及新天地舊里中幾個較為優(yōu)秀的室內設計,其中就有賈雅設計的T8餐廳。左琰介紹說,當時國內的餐廳設計大多參照港臺風,使用大花白或大花綠的材料彰顯富麗堂皇的感覺,缺乏個性。但T8餐廳的設計很獨特,進門的小橋、池塘和魚缸有濃郁的海島風情,開敞式的廚房和天井上加蓋的玻璃又給人西式的感覺。“這種豐富的質感、流動的空間和高檔的搭配呈現出別致的風格。”

  和賈雅的再次相遇是在2004年。左琰參與設計了外灘9號的整體修復改造,對老建筑進行了抗震結構和外立面的修復,留出室內的大空間交由業(yè)主進行二次裝修。不久后再去的左琰發(fā)現新入駐的高級成衣品牌夏姿陳將室內完全變了個樣,“利用老建筑的幽深、燈光的營造和空間的組織,做出了一種尊貴的感覺,后來我才發(fā)現,這個設計也是賈雅做的。”左琰如是說。

  在左琰看來,賈雅對中國元素的應用和解讀是聰明而討巧的,他不會做成完全的中式設計來迎合本地業(yè)主,而是利用各種因素的搭配來調和出一個和諧的整體。比如杭州法云安縵的木梁多為深色,在室內雖然使用明式家具樣式,但他會加以改良并應用淺原木色來進行平衡。“他的細膩在每個細節(jié)中都能看出水平。”

結語

Jaya Ibrahim設計語錄:1、設計理念是什么?——“不為某個朝代或風格而設計,而為找出美麗和寧靜。住在這里的人要感覺自己是自在地享受人生。”2、如何評價自己的作品?——“它們是現代的設計,但也是有歷史的設計。”3、如何尋找設計靈感?——“設計感覺只有在你犯過很多錯誤以后才會找到,那時你就會知道什么不該做,怎樣做才會進步。”(Design sense you can only get after you make many mistakes and you learn what not to do and what way to progress.)

為什么現在的新中式設計都流露出對古代文化的膚淺解讀?

我要說:
From: 驗證碼:
互動內容